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,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相对优渥,一些孩子被父母过度保护,从而很少接触生活中的柴米油盐,对金钱观念比较模糊,缺少勤俭节约的习惯。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”根据校园生活中常出现的垃圾种类,王老师用两个筐子作为班里的可回收垃圾筐,以便回收废纸、纸壳和塑料瓶两大类可回收干垃圾。
在回收垃圾这件事上,班主任“老王”亲力亲为,言传身教带领孩子们一起自力更生。经过大家的努力,开学第一个月,两个回收筐里便堆满了“宝贝”。当全班努力挣来的“第一桶金”在班会课上公布时,全班欢呼雀跃了,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:
“没想到塑料瓶也能卖钱。”
“纸壳居然7毛一斤。”
“买的时候没觉得,卖的时候才觉得不值钱。以后不买饮料了。”
17元,可能是孩子们平时的一顿大餐,也许是打球后的几瓶饮料,也许买几支笔都不够,但是孩子们迟迟舍不得花掉,几张薄薄的纸币,是近一个月的努力与坚持,握在手里的确是沉甸甸的成就感和幸福感。
乘胜追击,趁热打铁,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垃圾分类,将垃圾回收这件小事坚持下去,小二班开展了专门的垃圾分类班会,同学们群策群力,自行查阅资料,为同学们科普垃圾如何变废为宝。
“它们能变成什么?”“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?哪些是不可以回收的?为什么?”
筐里的空瓶子和废纸越来越多,卖出的钱一次比一次多,同时孩子们大脑中储备的垃圾分类知识也积累得满满当当。这笔“意外之财”主要用于班级板报的设计支出和班级杂志采购,由专人负责安排采购、记账和支出。
从最开始的无从下手,到如今行云流水般的自我管理,孩子们不仅对垃圾回收的热情依旧高涨,同时也逐渐养成了舍不得浪费的好习惯,“来之不易”的公共书籍和班级物品被爱惜并保护得很好,纸箱、纸片、塑料瓶有了它的未来,不知名的尺子、橡皮、铅笔也有了容身之处。
垃圾分类,举手之劳,循环利用,变废为宝。垃圾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,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垃圾和废品,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与财富。小二班是普瑞校园践行绿色环保的缩影,日后,我校将环境保护和环保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,全面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素养,打造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校园文化,开辟出了一条校园环境文明建设的新道路。